所属院系:文学与传媒学院
专业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学位
【学科/专业标签】
湖北省“十四五”优势特色学科群
fun88乐体育官网体育校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
【选考科目】3+历史(限)+不提科目要求
专业前景
随着网络新媒体技术快速发展和大视频化时代到来,视频已逐渐成为现代传播的最高形态,视频化成为现代传媒的必然发展趋势,以视听传播为核心内容的广播电视学专业前景愈发广阔。广播电视学专业在专注传统广播电视内容的基础上,聚焦现代视听新媒体的内容产制与传播,培养掌握新闻传播基本理论和内在规律,具有适应现代广播电视以及视听新媒体发展前景和现实需要,具备全媒体视听传播素养和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就业方向
毕业生既可以进入各类广播电视机构从事节目策划、摄像、主持、后期制作、节目编导、媒介管理等工作;也可以进入各类网络视听新媒体企业、影视制作机构和广告公司等,从事信息采编、音视频创作、项目策划、新媒体运营等工作;同时也可以进入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对内及对外宣传工作。
核心课程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广播电视概论、传播学、融合新闻学、视听采访与报道、新闻摄影、摄像基础、影视画面编辑、非线性编辑、视听评论、短视频创作、视听新媒体节目制作、纪录片创作、出镜报道与新闻主持、新媒体运营。
师资力量
现有专任课教师14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5人,高级职称占比71.4%;博士(含在读博士)9人,占比64.3%;“双师型”教师9人,占比64.3%。聘请业界导师20余人,含“长江韬奋奖”、“中国新闻奖”、“全国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青年创新人才”、湖北省“十佳杰出青年记者”获得者等。
平台支持
本专业人才培养平台由三个层级构成:校内的基础实验平台、校内的综合实训平台、校外的专业实践平台。
校内以新闻传播实验教学省级重点示范中心、大学生文艺创作与传播省级创新基地、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为主体,拥有电视节目演播实验室、非线性编辑实验室、电视节目播控实验室、平面媒体编辑实验室、新闻摄影实验室、融媒体编辑实验室、数字出版实验室、虚拟演播厅等15个实验室,实训设备总值达2500余万元。
校外以恩施州文化传媒中心研究生工作站和恩施州文化传媒中心省级实习实训基地为主要依托,整合恩施州广播电视台、恩施日报社的相应资源,另与州内外30余家新闻传播专业机构签订校媒协同合作协议,能够满足本专业学生正常的实习实训工作。
科研成果
近年来,专业教师获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完成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4项,在研、完成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在研、完成地厅级科研项目近20项,公开出版学术专著6部,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近20篇。
人才培养
广播电视学专业旨在培养掌握新闻传播基本理论和内在规律,具有适应现代广播电视以及视听新媒体发展前景和现实需要,具备全媒体视听传播素养和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具有较好的业界认同感和社会美誉度。历年来,为各级媒体和宣传部门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部分优秀毕业生先后赴南方都市报、湖南卫视、湖北电视台、阿里巴巴集团、网易、光线传媒、无忧传媒、中国建设报、中国发展出版社以及各基层融媒体中心等媒体就职。专业总体考研率达12%以上,历届多名学生先后考入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四川大学、厦门大学、南京大学、北京电影学院、华中师范大学、悉尼大学等国内外著名学府进一步深造。
作为实践性强的应用型专业,广播电视学专业在办学过程中,高度重视专业理论学习和专业实践实训,在校学子积极参与各级学科专业赛事,成果丰硕、成绩斐然。历年来,学生通过课程实践拍摄制作的《回家过年》、《守望苗语》、《走进普米年》、《老人与年》等多部纪录片先后入围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四川金熊猫国际电影节。学生作品先后在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数字媒体科技作品及创意竞赛、大学生“讲好中国故事”创意传播国际大赛、湖北省大学生新闻传播实践技能大赛等各级专业学科赛事中屡创佳绩,先后100余人次获省部级以上奖项,其中国家级一等奖2项,省级一等奖近20项。(其中,2011级学生杜星红拍摄的纪录片《春花上学》入围2014第四届“光影纪年——中国纪录片学院奖”,并先后暂获“中国大学生微纪录片大赛”“项目大奖”最高奖,以及“第五届金考拉国际华语电影节最佳评委推荐奖”;2016级专业专业学生任芳拍摄的微电影广告《脚下的责任》获2019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国家级一等奖;2019级专业学生赵敏、倪豪等拍摄的视频作品《“林海赤子”李能阳》获2023-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数字媒体科技作品及创意竞赛全国总决赛一等奖。)